打造你的工作坊(Workshop)

近幾年知識經濟興起,不論是線上授課或者實體面授,你腦袋裡的東西只要你有本事都能變現,我相信讀者多少都有教學他人的經驗,不論是生活瑣事或者是你專長的領域項目,以一對一的教學形式你可能很熟悉,但若是一對多的教學則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工作坊(Workshop)則由此而生,若你對於如何進行一場參與率高而且無冷場的一對多人的教學有興趣,但沒有明確的底層邏輯可應用,那麼相信讀完本篇文章能讓你有所收穫!

工作坊(Workshop)

所謂的工作坊英文一詞為Workshop,一開始人們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主要是以工廠、車間等生產場所為主,賦有實作、製造的意涵,然而隨時代的演進,該定義從有形的實作製作轉變為無形的知識傳播,以前的生產製作空間,多半是捲起袖子實際操作機器等執行,不難想像若係以無形的知識傳播,如何讓被教學者也能有捲起袖子實際學習到的感覺,其核心精神就在非單向的教學,非單向的反義並非等於雙向,該詞在理解上,讀者可試想在多數的會議中的經驗,你的主管或者主持人說的口沫橫飛的那種時刻,除非你被點名否則你不會發表意見,那種就是單向傳授,在常見的情況來說,會議的進行有二種形式,一種是會議本身是拿來宣布結果的一種時間場合,屬於私底下已經達成共識,檯面上做個樣子的類型,另一種會議是拿來討論然後取得共識後方可推進事情進度的類型,這類型的會議很容易一個節奏沒掌握好,就會開到天荒地老的那種,別忘了,如果參與會議有10個人,浪費1分鐘等於浪費公司10分鐘的資源(關於如何掌握好會議節奏,可詳打造你的高效會議一文);那麼有沒有介於會議討論、授課教學或者交接職務等場合,以任務指派的形式,強調成員參與以互動性高的會議?筆者認為方式之一是以工作坊(Workshop)的方式進行,工作坊可營造成員參與的氣氛,由主持人與參與者在教學前一起制定執行規則,最後遵守大家有共識的規則進行來工作坊。

方法可能有上百萬種甚至更多,但原理很少。掌握原理的人可以自由選擇方法。但試遍方法卻忽略原理的人,一定會遇到麻煩。

針對工作坊的進行有不少的技巧可應用,在講解筆者的慣用技巧前先介紹原則的部分,主要以5P為原則,分別為Purpose(目的)、Product(產出)、Participant(參與者)、Probable Issues(可能的問題)、Process(流程),簡單說明原則應用如下:

Purpose(目的)

  • 工作坊在進行過程中必須是可具體被驗收以及可具體驗證的,因此你需要設計對談、問答、測驗等,檢視參與者是否有吸收成效,譬如安排隨堂考、模擬測試等;
  • 明確告訴參與者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坊,並且讓參與者知悉這個時間場合結束後我們要完成什麼事情;
  • 參與設計工作坊的每個人都要能清晰理解本次工作坊的目的,在工作坊進行中時刻回扣目的重要性。

Product(產出)

  • 主持者需要具體地提出當工作坊結束時參與者能得到些什麼,帶走什麼樣的禮物及收穫。
  • 參與工作坊的成員在參加前的狀態vs結束後的狀態,需要有一個結構性的對比,具體得到哪些技能以及收穫哪些心智模型、知識等。

Participant(參與者)

  • 參與者的背景、學歷、年齡如何?
  • 誰會來參與這場工作坊?
  • 參與者對於本次工作坊的意願否一致?
  • 參與者對於本次工作坊的期待為何?

Probable Issues(可能的問題)

  • 主持人在設計工作坊時,需要思考從開始到結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常見的陷阱有資訊設備不完善、場地面積太小、冷氣不涼、廁所不方便等問題。
  • 工作坊強調與參與者的互動,主持人預先設想好參與者可能會提問的問題有助於過程不卡關。

Process(流程)

  • 工作坊有非常多種主題可套用,具體流程可分為三點,Check In、核心主題、Check Out。
  • Check In多半應用場景為登機手續、入住飯店手續等,內容包含行李託運、檢查護照和簽證、確認訂房者資訊者等;當主持人在設計工作坊時,運用Check In就像是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或者飯店入房手續一樣,我們準備開始和現在的環境暫時分別,全心的投入到我們現在的工作坊的環境中,Check In執行的好壞程度,決定了參與者在接下來參與的意願以及參與的積極性,其重要不可言喻,因此Check In會有以下幾點應用:
    1. 工作坊的主持人歡迎參與者的參加;
    2. 工作坊的主持人向參與者介紹我們今天的Purpose(目的)是什麼;藉由目的的闡述,凝聚參與者對工作坊的共識;
    3. 工作坊的主持人向參與者介紹我們今天的Product(產出)是什麼;讓參與者知曉工作坊結束後可得到什麼樣的收穫,加深過程推進的力度;
    4. 參與者的自我介紹,介紹可以創造輕鬆的氣氛。
  • 核心主題為進行工作坊的整體流程中,時間長度所佔比例多高的一部分,為確保核心主題在進行時不會歪樓,可運用文氏圖(Venn diagram)找出核心主體與參與者間最多的交集,以此作為工作坊的主軸(更多的Venn diagram應用可詳打造你的SUPERMAN TIME一文)
  • Check Out的流程是帶離我們要離開這個工作坊的環境的程序,回歸到我們之前的情景前,主持人可邀請參與者對於工作坊過程進行分享,其主軸可擺在分享參與這個過程中的感受,藉由傳遞知識和技能,讓參與者之間建立連結,參與者在分享的時候,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收穫表達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輸出過程。

工作坊(Workshop)情境技巧模擬

假設你今天身為一位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導入顧問,欲前往客戶公司進行專案導入,由於ERP的導入是重大的投資,故客戶派了各部門一線主管與會,考量時間有效性,你打算以工作坊(Workshop)的形式完成,具體執行步驟如下:
  1. 工作坊開始前,請客戶出示參與者名單,了解與會的一線主管成員背景為何、人數資料等;並確保現場登入ERP系統、投影幕等設備運作。
  2. 考量導入ERP本質為一對多授課教學,故以30分鐘為核心主題教學,20分鐘為Q&A時間,10分鐘為任務指派及回饋分享,共1小時60分鐘,以321時間節奏進行本次工作坊流程。
  3. 開場時簡單介紹今日教學流程將以工作坊(Workshop)方式進行,時間節奏說明並鼓勵大家在20分鐘的Q&A及10分鐘的回饋分享時勇於表達。
  4. 由於指定30分鐘進行互動(20分鐘的Q&A及10分鐘的回饋分享),更能強化前面30分鐘的聽眾集中力。
快速總結工作坊(Workshop)重點:
  1. 原則可帶領我們到一定高度,並且提高集體決策的品質。
  2. 工作坊從安排、進行、散場,透過原則可有效地綜合考慮各層級。
  3. 工作坊鼓勵每個人去發掘與探討不同觀點,可善盡每個人的強項給予不同權重。
  4. 隨著工作坊主題不同,傳統的一對多教學也可以應用工作坊的技巧及心法。
  5. 工作坊的目的是要得到最好的答案,應該要和參與者在進行過程中學習改變觀點。

留言

熱門文章